广州黄埔古村的一座老民宅,进门就是一个大院子,里面种了几棵几层楼高的大树。
南方夏日,因院子里有这几棵大树而显得清凉些,晌午饭后,何慧燕、刘温两人一人看书,一人喝功夫茶,有时树顶飞来一只鸟,唱下歌,打破这里的清静……
广州黄埔古村,一片深受中国哲学影响的稻田。主人公何慧燕和刘温站在稻田中央。

大门口有棵百年鸡蛋花树,院子里有芒果树、黄皮树、人参果树,树上都结满了果……
女主人何慧燕,自2004年广美服装系毕业之后,一直是国内一家服装品牌的设计师,曾任职时尚品牌的设计总监。
前年,她却放弃了设计总监的职位,隐居古村,然后玩起了植物染色,开始尝试去做让自己觉得舒服的衣服、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服装!
“天天忙得转来转去,除了剩下库存还有什么呢?或许还有一颗疲惫与茫然的心!”
何慧燕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接触到了植物染,通过翻看古书,何慧燕找到了传统古法套染的方法。何慧燕开始慢慢摸索,家里的大院子成了她的实验室。
男主人刘温,2004年广美国画专业毕业,做过广告设计、策划,后来又干了几年的动漫,2010年从动漫行业停下来,全心投入研究甲骨文,用慧燕的话说就是“画很多甲骨公仔图”。
何慧燕说:在研究植物染的过程当中发现,传统手工是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可以构建人与物的情感的媒介。
植物染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可以建立起人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器物的情感,它可以让人更亲切地走向生活。

植物染还是个很磨人心性的活,熬煮植物溶液、配色、染布,再固色,每一块布料都得经历这样的过程。“我倒是很享受这个过程,劳碌并快乐着。”
刘温平时帮人策划,写书法。慧燕的植物染围巾也可以赚一点生活费。“人简单点生活,快乐地劳作,做点有温度的小事情,挺好!”夫妻俩都这么说。
刘温这样说,小时候种稻,那是任务,是不得已的劳作,黄埔种稻那是为了体觉生命本质。的确,如果从经济角度看这是毫无价值的。
他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稻,这是与我们的生命很近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依赖着它的存在而存在。
所以稻,这是离本质很近的事物,它是人类经历上万年筛选出来相依为伴的产物。如今大家都会很关心经济如何如何,但很少人会关注“稻”这个低廉的东西。
刘温说,后来突然醒觉:若想改变现状,一切问题都得从尊重本质开始。从此我要求自己,不可浪费一粒米,即使掉地也得捡起来吃掉。这样的日子一晃就过了三年。
有一天我问自己,我真的尊重粮食吗?难道浪费粮食的人就不知道粮食的重要吗?这一念让我察觉到,我对稻的尊重只是知识逻辑上的认知而已,并非绝对真诚。
于是刘温在院子里用一个簸箕种稻,现在一块沙地里种,那种得真的很艰难。最起码一种上它,你就无法去远方,你必须日日伺候着它成长。
守候着它成长,日久就会生情,这个情会促使你发现这个生命的可爱,可爱得如同自己养的宠物一样……开班授课,让植物染为更多人所知。小孩子们是这里的常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过植物和自然与大自然一起生活,是多少现代人羡慕的生活方式。
悠闲,自在,恬淡,这就是隐居生活。怪不得北上广的小伙伴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一位“小农女”的隐居生活同样美美的,环绕的农田种满蔬果,基本都能自给自足了呢!看了之后,小伙伴们还想回城里住?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