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把日本坑惨了: 中国却送安倍800亿救急

英国因脱欧而上演的闹剧本该是他们的家事,偏偏“误伤”了日本。英镑一度下跌10%,日经225指数期货暴跌8.1%,触发熔断,日元瞬间成为避险货币,汇率飙升,不仅沉重打击旅游业,还令出口形势急剧恶化。3750405940337198618

大势已去,泡沫经济初期形态明显。安倍不得不另想奇招,渴望拿下石油市场。此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始了对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中东5国的访问。旨在构建“石油共同储备构想”。

结果却不如人意: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总价为4000亿美元。中俄天然气大单的签订对安倍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

5437982936553304740

众所周知,近年来日本在经济上无异于一种依附于中国的姿态,不管是从外贸还是国际合作方面,少不了中国的支持。安倍为了“拯救”他的国度,推出实行“安倍经济学”,主要是通过日元贬值来实现提高本国的外贸经济,谁料中国控制“爆买”制度实行后,安倍哭了。

千里送君马桶盖。随着爆买情绪愈演愈烈,大到马路上跑的,小到卫生间不起眼的马桶盖,国人喂饱了日本商贩。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来日本消费,安倍也是操碎了心。

此次控制爆买,导致消费乏力,所以日元贬值的方法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安倍所期待的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也转进了死胡同。“三支箭”更是遗憾打空。随着中国经济的好转,人民越来越有钱,更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日本也是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旅游业,拉动中国游客到日本“爆买”消费。

中国人在日本“爆买”800亿

16024531594438346310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到日本旅游的内地游客约为499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了107%,在日本总游客中的占比已经超过25%,成为日本最大的客源国。去年中国内地游客为日本贡献800亿人民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爆买”背后尤为突出的就是日本的马桶盖,千里送君马桶盖。随着爆买情绪愈演愈烈,大到马路上跑的,小到卫生间不起眼的马桶盖,国人喂饱了日本商贩。

结果有消息爆出,所谓的日本马桶盖竟然是国产,甚至更多商品都是国产。国民瞬间灰心了,千里迢迢买的舶来品竟然是国产。随着国内产品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国产。大势已去,日本泡沫经济初期形态明显。

安倍不得不另出奇招,渴望拿下石油市场。首相安倍晋三开始了对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中东5国的访问,提出构建“石油共同储备构想”。但是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是中东兵家必争之地。日本市场有限,无法消化大量的石油,伊朗甚至将原属于日本的油田开采权交予中国,安倍再次遭受打击。

7612537048100751261

但是日本经济外强中干,要想回到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几乎不太可能,因为要想超越中国是不太可能的。随着贸易出口的大幅度下滑,工业企业相继的倒闭和被收购。总之,日本的“爆买”效应冷却之后,将会是一片狼藉与凄凉。

新网6月23日电: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撰文称,最近,欧洲杯正在法国上演,而就在法国对岸,英国也就是否脱离欧盟展开公投。说起英国的去留问题,日本算得上屁股粘在椅子上的“铁粉”。

587320395211929217

文章称,面对“脱欧”此起彼伏的呼声和争议,6月23日英国将举行全民公投。这可真不是开玩笑。同为欧盟成员国和多年的伙伴的法德两国此前通过协议,决定不惜一切大幅提振欧元,加强欧元区国家的政治关系。

外媒普遍解读,这是对非欧元国家英国的一次“亮红牌”,是法德变相在向英国说“走好不送”,以防止对方意欲以“欧盟拒绝改革”为由,大玩“正义性脱欧”的把戏。

文章指出,相比又是近邻又是“欧友”的法德,日本政府则恨不得跑到伦敦帮英国首相卡梅伦来一次“神助攻”,把英国留在欧盟朋友圈。早在5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英国时,就劝说卡梅伦要“冷静再冷静”,否则将影响日本投资的吸引力。

6501807458208737095

其后,在仙台召开的伊势志摩G7财政金融部长级峰会上,日本又主导达成了“英国脱欧将是目前最大的政治风险”的会议共识。

看看对待英国去留的态度,置身其中的法德与看似毫无瓜葛的日本,简直就是冰与火的温差。一个冷淡,一个热情,彻底倒了个儿。日本可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所以如此上心,是因为虽然相距万里却利在眼前。

18136588341326106829

文章分析称,从经济方面看,英国是日本开拓欧洲市场的关键据点。英国在欧盟的身份及地位虽不及法德等国,但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占到欧洲整体的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警告称,若英国退出欧盟则将对欧洲及世界经贸造成沉重打击。

据统计,目前日本在英国约有1000家企业,2014年底对英投资总额高达380亿英镑,可谓是个庞大数字。迄今为止,日本一直看好英国市场,将其视为进入欧洲市场一块最大的“敲门砖”。

作为企业巨头,日立集团会长中西宏明就忍不住直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担忧地称,英国是日本铁路等基础建设和核电站等核心技术进驻欧洲市场的“据点”,英国不应失守世界最大的经济圈。

15796822343801001503

文章还分析指出,可以预见,英国一旦从欧盟脱离,将对日企的整个欧洲战略产生巨大冲击。更别说,英国如果脱欧,日元将成为全球避险货币,日元飙升带来的出口急速恶化、旅游业由盛转衰等局面,对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是雪上加霜。

此外,日本还担心单独面对“中德制造产业合作”的竞争局面。在日本看来,英国或可成为更稳定更能承担风险的产业合作伙伴。特别是,德国“工业4.0”正遇上“中国制造2025”,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推进深深刺激着日本。

8090826182111455101

 

日本分析人士指出,其对手无疑剑指日本,现在英国这样的伙伴变得不稳定,日本自然“如芒在背”。

在政治领域,英国也是日本对华打“欧洲牌”的筹码。日本舆论普遍认为,欧盟成员国中“亲华派”居多,而与美国关系“特殊”的英国一直以来都是关键力量。

随着南海局势不断复杂化,日本期待借助日美同盟拉英国入伙,再向德法吹风,共同牵制中国。一旦英国脱欧,势必大幅减弱对德法影响力,改变欧盟力量对比,继而波及自身外交战略。

10901522555919724533

文章最后指出,英国最新民调显示,公投趋势依然扑朔迷离,日本因此更加躁动不安。八竿子打不着的日本,哪里是好心在替英国脱欧后的前途担忧,不过是怕自己如意算盘被打乱而捏把汗。

英国想赖着不退欧盟?默克尔一句话狠狠打脸

10203375326328612584

“默克尔警告英国别想‘占便宜’”,德国网站28日称,默克尔当天启程前往布鲁塞尔参加欧盟领导人会议,行前她在联邦议院发表讲话强调,英国不要对未来与欧盟的关系心存幻想,英国将不会获得优惠待遇。

这是脱欧公投以来默克尔对英国作出的最强硬表态,得到了德国议员的称赞。“我们将确保,‘挑拣原则’不适用于在英国退欧谈判,” 默克尔称,“作为欧盟成员国与非欧盟成员国之间肯定存在明显的差异。”她称,“对于我们的英国朋友,我唯一的建议就是对于需要作出的必要决定,不要自欺欺人。”

此前一天,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总理伦齐专门赶往柏林与默克尔会晤,劝说一度“心软”要对英国脱欧“再三思”的默克尔强硬起来。会后三位领导人明确表示,在英国正式宣布退欧决定之前,绝不与英国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谈判。

而奥朗德和伦齐表现得更加“不耐烦”,奥朗德称,“我们的责任是不要在英国脱欧问题上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比不确定性更糟糕的事情了”。他还表示,三国将在28日和29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提出欧盟下一步改革措施,要发挥“发动机”的作用,通过振作全欧盟的活力来达到重塑欧盟凝聚力的目标。“我们将向我们的欧盟同事、欧盟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提出有关方案,以便于未来几个月内在各个领域为欧盟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15666357485731144613

“27国寻找英国脱欧后的出路”,法国媒体28日称,欧盟当天在布鲁塞尔举行27+1峰会,这是英国脱欧公投后首次欧盟峰会,很可能也是卡梅伦最后一次出席欧盟峰会。报道称,峰会的首要目的是协调欧盟剩下的27国对英国脱欧的立场,力争实现共同行动,以应对英国拖延战术。目前,欧盟的反应越来越强烈,正在“逼”英国尽快退欧。

“在欧盟特别峰会上的激烈言辞反映欧盟强硬地要赶走英国”。美国媒体称,在28日的会议上,支持脱欧的英国独立党领导人法拉奇成为各国攻击的目标。德国的欧洲人民党议员韦伯指责称,“你是独立党最糟糕的骗子。如果你还想保持最后一点体面,今天就应该道歉。”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也讽刺称,“你不是鼓动英国人脱欧吗?你怎么来这里了?”容克28日在欧洲议会演讲时还敦促英国“澄清其立场”,“我们(欧盟)不能陷入英国企图拖延下去的不确定未来”。

外媒称,在27日的欧盟多国外长和财长会议上,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称,英国脱离欧盟的公投结果是“不可逆转”的,伦敦当局应该尽快提出脱欧的正式申请。他说,“英国人也很想哭,但现在这已无济于事,他们早该想到这一点。”

“英语在欧盟的地位岌岌可危”。路透社引述欧洲议会宪法委员会主席许布纳的话表示,“英国一旦退出,英语就不再是欧盟的官方语言之一了”。许布纳是在欧盟有关英国脱欧法律后果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上述言论的。她还表示,必要时,欧盟方面可以强制启动英国的退出程序。《里斯本条约》第4条第3款规定,每个成员国都有责任以合作的姿态履行条约中的义务,不得损害其他成员国的利益。许布纳说,按照这条规定,“英国人现在就应启动退出程序,这不仅仅是道德上的义务,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揭秘:普京和默克尔为何争相来中国献殷勤?

六月初署,热浪初起。出乎意料的是,中国的外交大戏在六月也十分闹热。在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隆重登场之际,电波荧屏中又传来三个重磅消息,即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捷克总理索博特卡等将于6月份访问中国。

15799852311188424772

普京和默克尔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索博特卡相对说是新朋友,但也是继去年底访问中国后第二次访问中国。其所以说是重磅消息,主要基于三点

第一,这样的访问正值中美之间的竞合博弈趋于白热化之际。香格里拉对话会可以视为中美争吵的顶峰。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给中国扣上了许多新帽子,诸如正在修建自我孤立的长城;单方面改变现状等等。

18175769876580587514

但是,紧接着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却释放出完全不同的信号,双方均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意愿。中国赋予美方2500亿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中美投资协定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积极信号令人鼓舞。

第二、今年九月将在中国杭州举行G20峰会。作为G20重要成员国,普京和默克尔都将参加。这意味着,普京和默克尔的访问属于特别安排,意味着两位老友将于年内实现二次访华。

第三、三个国家的性质各有不同但都十分重要。俄罗斯地理上横跨亚欧大陆,政治上属于东方;德国属于欧盟的重要成员,在欧洲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捷克传统上属于东欧,地理上属于重要的中东欧国家,目前是欧盟和北约新成员。

2155668603969717963

可见,俄德捷三国拥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俄罗斯是亚欧大国,是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国家;德国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是中国欧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捷克作为德国的东邻,则是中国从地中海经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进入欧洲的重要桥头堡。

以上三点说明什么呢?第一说明中俄、中德、中捷关系十分友好,不会受到中美关系风吹草动的影响,也不会相互影响。从政治上说,德国和捷克都是北约成员国,都属于美国领导的西方国家,德国还是G7成员。

9715214896228187268

中美之间发生龃龉,德国与捷克也会看美国的脸色行事。而目前俄罗斯与美国斗得不可开交,与北约也有深刻矛盾,中俄之间关系密切,德国和捷克也应当与中国呲眉瞪眼。

相反,中国与德国和捷克关系密切,俄罗斯也会心存芥蒂。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德国、捷克和俄罗斯的领导人扎堆访问中国,说明中德、中俄和中捷已经建立起全天候的不受国际风云变幻影响的密切关系。

第二说明中国议程稳步推进,完全没有受到美日搅局捣乱的干扰。美国人的确有点急,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为了遏制中国,什么坏事儿都干了,包括向日本右翼低头献媚;也包括在南海问题上公然撒谎、搞双重标准;在南海海域空域炫耀武力等等。

15796822343801001503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意志、没有动摇中国推进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重大战略的坚强决心。

普京访华之前,有这么几个垫场戏值得关注:一是俄罗斯提出就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建设举行谈判;二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达成框架协议;三是俄罗斯首条按照中国标准开建的铁路将在西伯利亚地区诞生。

16786385969622658485

这说明,俄罗斯在参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态度已经彻底转变,由观望转变为积极。从此普京访华,很可能在中俄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默克尔访华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制造4.0的对接。这个对接,展示的是一带一路的龙头与龙尾的对接,是中欧投资协定的重要推力,是亚投行与欧洲复兴银行、欧投行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欧洲复兴战略对接的重要抓手。

解读真相:默克尔为何要带着半个内阁访华

17545996914684700506

“带着半个内阁及约20名经济界代表”,德国总理默克尔12日启程前往中国,参加第四轮中政府磋商。这已是默克尔的第九次中国之行

媒体猜测,中德将就更多项目展开合作,但磋商中也将涉及钢铁产能过剩、中资大规模收购德企等“敏感”话题。但德国媒体11日称,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有关两国关系“发展到历史最好水平”的说法,近日也得到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的赞同。

另据新华社报道,德国联邦政府总理官网11日刊登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接受在德中国留学生的专访。默克尔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常重要,也非常有勇气”,德国愿意参与其中。

按照德国总理网站的公告,在12日抵达中国后,默克尔将在中国科学院接受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讲话。晚上,她将应中国总理李克强之邀在颐和园进行小范围晚餐。16342269379669572344

德新社说,作为德国队的“首席球迷”,默克尔本应出席在法国举办的欧洲杯德国队首场对阵乌克兰的比赛,为了访问中国,她只能祝愿德国队“交好运”。

13日,中德两国总理将共同主持第四届中德政府磋商。“德国之声”称,双方将就商贸、外交、安全政策等德中关系的命脉板块展开磋商。德国总理网站的公告说,两国政府和企业将签订数十项协议,并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下午,两国总理还将出席德中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德中经济合作论坛。默克尔晚上将获邀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共进晚餐。

根据安排,默克尔14日上午将前往东北,参观沈阳故宫和工业博物馆。下午,她将访问沈阳的宝马工厂。

14828406623261525689

“德中政府磋商非常重要”,在11日公布的视频中,默克尔这样说明她的第九次中国之行。她说,在德中政府磋商的基础上,两国已成功地进行了更广泛的合作。

年度性的政府磋商有助于持续性地合作。她赞扬沈阳的结构性改革“很重要,也很勇敢”,称德国北威州曾经历类似的改革和结构调整,表示希望能给沈阳提供咨询和帮助。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0日报道称,默克尔对北京的访问发生在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后。

曾有消息说,为避免更大范围的“贸易战”,欧盟委员会已和中国就此事接近达成协议。作为欧盟的“老大哥”,默克尔本次访问的内容之一将涉及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显然多多少少会和“市场经济地位”相关。

德国财经网说,“创新”将是中德政府磋商的核心议题之一。两国将推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对接。目前中国是德国在欧洲之外第二大出口市场。

16046393849411722364

2014年德中贸易额相当于英、法、意三国对华贸易额的总和,德国也是对华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德国媒体评论说,中方希望两国总理的良好关系,继续打开欧洲的大门。

然而,这也在德国引发一些人担忧。美国媒体10日报道说,中资公司今年在德国的投资规模有望创下新纪录,这引发有关德国或失去对该国一些最具创新力且技术最为先进公司控制权的担忧。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投资者以大约每周一家的速度收购德国公司。今年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投资者已经向24家德国公司发出收购提议。

按照这一速度,2014年创下的28家的纪录将很快被超越。“德国之声”称,德国智库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呼吁柏林对中国摆明立场,并采取强硬姿态。

10064020579016326407

据德国媒体11日报道,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甚至发出警告,要求默克尔和代表团成员在中国访问期间不要使用手机,因为“中国人窥视的眼睛越来越大胆”。

该报道说,中国被怀疑对西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大量的网络间谍活动。去年,该办公室把中国列入“有特殊安全风险”的国家。“德国之声”称,德国希望和中国签署有关禁止网络经济间谍活动的互联网安全协议。

德国媒体评论说,幸运的是,德国人仍然是中国人眼中的“好人”,不像日本人和美国人。即使在欧洲范围内,德国仍然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竞争之中谋共识”,德国媒体称,对于德国而言,中国既是经济合作伙伴,同时又是竞争对手。德国从对华贸易中获利丰厚,因此,继续保持良好的对华关系符合德国的利益。

默克尔9次来华 对中欧关系意味着什么?

3703744921950745040

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访华,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她任内的第九次访华,作为欧盟的“领袖”,默克尔此访,显然除了对中德关系的发展带有指标意义之外,中欧关系似乎也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此前,默克尔和中国互动最有意思的一幕是2014年3月,习访问德国,默克尔将1735 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作为礼物送给习所代表的中国。

地图意味着德国人对中国重视的开始,赠送给习,代表着德国和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因而从表面上讲,默克尔的这个礼物确实是精心准备的,含义也非常到位。这幅地图的深意在于,它似乎也暗示了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着300多年前一样的机遇和挑战,地图展现的是中国全盛时的局部样貌,表达了德国对中国尊重的隐含意味。

其实不只是德国对发展中德关系非常重视,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也一样。比如英国首相卡梅伦预计在今年也会访华,以此作为去年习访英的回访。4月份英国外相哈蒙德访华时相信谈到了这个话题。

欧洲另一大国的法国也在积极推进中法关系。总统奥朗德在去年底也来到中国。此后习出席法国气候变化峰会时又与其高调交流。法国外长艾罗上个月也来中国访问,有消息称,这可能是给法国高层再度访华来铺路。

10917072020342491721

可以想见,未来几个月,中国与英法德这欧洲三大支柱国家的关系会变得火热,欧洲对中国外交的作用再次凸显。

中国外交历来有这么一句话:“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美自然是大国关系、中日可归为周边关系、中印算是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和联合国等组织的关系则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一环。那么中欧关系属于哪类?

中欧关系其实分为两个层次:全欧层次和国别层次,国别层次又可分为新欧洲与老欧洲、穷欧洲与富欧洲等几个二级层次。

由于欧洲一体化在不断推进,因而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至少有中国-欧盟关系、中国-欧元区关系、中国与各个欧洲国家关系等三种样态,所以中欧关系其实既符合大国外交(比如中德、中英、中法关系)、也符合发展中国家外交(比如中国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东欧国家关系)、更符合多边外交关系(中国欧盟合作等)。因而中欧关系既是关键、也算基础、还是舞台。未来甚至不排除是“首要”。

首先,中欧关系依然最重经贸。。

5093647736980752610

欧盟连续12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3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是维系友谊的最好力量。

在经贸方面,中国和欧洲多国的合作已经成为典范。比如李总2015年6月访问法国期间,中法签署了成立共同基金计划,两国以各自优势来共同投资第三方。这种合作内容开创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范例。目前这个共同投资第三方的合作,以非洲等为重点,各自发挥所长。

不止如此,一个例子是,这次习2015年底访问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成了双方重要合作内容。此项目除了中方投资外,也有法国参与。虽然目前这个项目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从长远看,法国电力公司与中国伙伴中广核与中核集团等在此项目上的合作的确可以为中欧新型经贸合作关系,树立一个样板。

其次,欧洲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发声的舞台。

早在2013年下半年,也就是自10月底召开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之后,欧洲和中国的关系更加火热。

8046634237003321912

外在的表征有很多:首先是当年11月中欧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新一届高层首次与会,这其实是双方对外交关系的“再定位”。其次是欧洲高层当年年底的“访华热”。

荷兰首相吕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访华“打探虚实”;此后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理接连来华寻找合作机遇。第三,李总对中东欧的访问,将中国的欧洲外交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这种热度一直延伸到习2014年4月的“欧洲之旅”,再到当年10月李访问欧洲三国以及2015年6月再度访欧,以及习2015年底的欧洲之行。在近期,中国高层还会到波兰等东欧国家访问。这些例子均可看出双方的外交关系在最近几年一下子变得非常热络。

而3年间欧盟领导人也多次来中国互动。别的就不提了,文章开头的时候提到了一些近期的互动可能,单单看这个例子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4年7月7日就曾经访华,这个日子很特别,正值中国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当日,在其出访前夕还特意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电话会谈,敦促日本改善与中国关系。鉴于德日对待历史问题有许多不同,这引起了外界颇多“政治遐想”。

第三,欧洲是中国平衡对美对俄关系的必需品。

9963960468103923476

中欧关系发展也离不开第三方。第三方的喜怒哀乐,将影响的中欧关系的起承转合。在过去许多年里,扮演第三方的是美国。中欧关系的很多重大事件,期间都有美国的影子。

比如至今欧洲依然对中国维持所谓的“武器禁运”,始作俑者是美国、坚持论者也是美国。尽管一些欧洲国家有不同声音,但美国凭借其对欧洲盟国的强大影响力,在客观上部分“操控”了中欧关系发展的路径。

但随着中国外交更加积极主动,中国的发展成为欧洲的巨大机遇,更多的欧洲政治家已经看到了这种历史趋势的必然。去年中国宣布成立亚投行,美国传统欧洲铁杆盟友英国首先高调积极支持,并成为创始会员国,就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当然中国和欧洲之间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之外,也有掩盖不了的分歧。最大的不同就是意识形态差异,这始终是数十年来横亘在中欧发展之间的“一道坎儿”,并且由此衍生出来很多复杂问题,诸如欧洲多国领导人拿所谓人权问题说事儿、中国异见分子在欧洲受重视等。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美国搅局岛礁问题,欧洲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也出现了让中国感到不舒服的地方。但是好在欧洲对本地区局势介入暂时并不太深入,欧美立场也有些许不同,中欧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可以利用多种机制来消弭更多负面因素。这比对美国的外交要更简单,有些时候利用得好,还会起到平衡美国在当地存在的作用。

所以本质上,为了避免一些非正常状况冲击中欧合作的基础,双方数十年来在人权、法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铺垫,创造性的设置了众多对话机制和交流渠道,在当前纷繁复杂国际关系背景下,这是中欧全力推进双方关系的努力尝试与表达。

西方世界不敢制裁中国大有隐情 德国道出真相

7790137713975401098

文章导读: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争端完全有可能导致事态升级。正如抵制日货行动所表明,争端也会波及经济。但是,发达国家不可能像制裁“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

尽管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予以严厉谴责,总理默克尔和外长施泰因迈尔打算通过孤立和制裁加大对莫斯科施压的力度,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却在4月底的生日庆祝会上与普京拥抱。

据德国媒体5月18日报道,德国经济界的态度也不明确。虽然在官方场合对边界改变和欧洲稳定受到威胁发出警告,但与此同时,西门子等大企业却向克里姆林宫示好。

报道认为,德国立场分裂的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

很多德国人担心,一旦对普京作出严厉谴责,莫斯科就会拧紧天然气阀门。但实际上,随着其他合作伙伴越来越强势地出现,比如正处在页岩气这一新淘金潮中的美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正在逐渐失去重要性。

10328646399252955061

报道称,如果说对俄罗斯实际或出于幻觉的依赖加大了保持明确且统一立场的难度,那么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西方是否会表现得更为顺从呢?德国经济界越来越片面地将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中德贸易额占欧盟对华贸易额的近三分之一。

两国双边贸易额在十年内增长了三倍,而德俄贸易规模仅为德中贸易规模的一半。德国的机械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完全依赖于中国。

乐观者安抚说,不会出现对峙。这值得期待,却几乎无法得到保证。201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降至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面临着影子银行和债务危机。如果出现混乱,德国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拖累。

此外,太平洋地区也并非风平浪静。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争端完全有可能导致事态升级。正如抵制日货行动所表明,争端也会波及经济。但是,发达国家不可能像制裁“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

中国目前贡献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是所有发达国家贡献率总和的两倍。北京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华盛顿最重要的债权人。这个亚洲大国过于重要且大到不能倒,以至于西方无法找它的麻烦。

7458826418252703332

与东欧的巨大差别就在于此:俄罗斯的天然气可以加以替代,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市场无可取代。

还存在一些其他潜在危险。俄罗斯和中国通过乌克兰危机更紧密地靠近。

报道称,一方面,美国和欧盟应通过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将东南亚、印度、南美洲和非洲等受忽视的市场纳入视野,尽全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在看到国际社会利益受到伤害时,西方必须用统一的声音面对中国,必要时也要提高调门。

这样,发生在东欧的争端才会产生一个积极的结果:对华政策的重新调整和强化。

美黔驴技穷:宣布制裁中国 北京强硬表态

资料图: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实行制裁

13277408228113789274

据商务部网站3月8日报道,美国时间3月7日,美国商务部在其网站发布消息,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为由将中兴通讯公司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对中兴公司采取限制出口措施,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兴公司一直在积极从事国际化经营,与数百家美国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贸易投资合作,为美国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美方此举将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方将继续与美方就此问题进行交涉。

另据《新京报》3月8日报道,中兴通讯7日午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获知美国商务部拟对中兴通讯实施出口限制措施,公司正在全面评估此事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与各方面积极沟通。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3月7日开市起停牌。

据此前媒体报道,因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中兴通讯日前遭到美国商务部处罚。美国商务部下令限制中兴通讯在美国的供应商向中兴(中国)出口产品。

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的出口限令指出,美国供应商在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货物前,均需向美商务部申请许可。但通常而言,这些申请会被美国商务部拒绝。

相互追赶的经济

15533283024795938093

印度宣布经济增速超中国:遭外媒直接打脸

德媒称,印度近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该国2015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已超越中国。最新的数据表明什么叫“一国失利、他国获益”:中国经济受到商品价格低迷和需求疲软牵连的同时,低廉的油价却有助于印度的扩张。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13日报道,位于新德里的中央统计局(CSO)宣布,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3%。同一时期,中国GDP仅增长6.8%。

印度政府现在颇有信心地预计,2015年至2016年这一财年印度DP增长率将增至7.6%,明显高于一年前的7.2%。

官方数据遭质疑

但是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多位专家对印度政府的信心持怀疑态度。法国兴业银行驻班加罗尔的银行家昆都(Kunal Kundu)表示:“我对这一数据感到十分惊讶。” 和昆都一样,不少专家认为官方数据和他们在印度关键行业看到的情形不符。

例如,印度第四季度制造业生产的增速为12.6%,这和其他数据形成对比:企业订单、存货率和工厂设备利用率等均呈走低趋势。昆都向法新社表示:“他们(官方)给出的数据和我们在煤炭、道路、货运和出口行业的持续13个月的走低趋势相比,是站不住脚的。”

中央统计局去年更正GDP的数据后,其可信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最新的数据使这一蹒跚前行的南亚大国迅速跻身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行列。

印度和中国竞争强烈

8751937626129790259

印度发布最新数据后,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在一份书面分析中说:“表面上,这些数据极其有力。但是当我们试图将官方GDP数据和我们从其他来源获得的经济数据做对比 时,不免会更加怀疑。”“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官方GDP数据和他们预计的增长率。”

印度总理莫迪继续努力为土地、税务、劳动力改革争取议会的支持,投资者和商界领袖的态度却变得愈加怀疑。莫迪相信,2月29日,印度财长亚特力(Arun Jaitley)公布年度预算案将缓解紧张气氛。届时发布的预算案将包括缓解农村贫困和提振投资等措施。

货币战争

14016200110893878288

中国经济再创造一个奇迹:放缓竟是好消息

日本《选择》月刊2月号报道称,世界市场从年初起出现急剧震荡,记者就此采访了英国SLJ基金公司联合创始人任永力。

报道称,任永力表示:“我不认为目前的世界经济状况像一部分人所说的那样糟糕。的确,也存在不利因素,如一些部门的债务增加等。”

关于中国经济形势,任永力说:“对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担忧是过度反应。谁预测到了过去10年至15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这期间,中国集中对特定领域进行投资,出现了许多效率低和不正常的情况。中国现政府不像过去那样到处花钱,而是寻求通过经济改革来解决问题。相反,对世界经济来说,应该把中国经济减速看做是一个‘好消息’。中国人并没有像外国人那样感到惊慌,他们只想实现软着陆。”

这位专家认为:“中国的发展程度远不及日本。中国的增长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经济放缓不足为怪

2667320835557433756

中国经济释放一恐怖信号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2月1日刊登《别担心,中国会保持增长》一文,作者为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文章称,中国经济将要出现的崩盘再一次成为全球媒体的热门观点。这一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预测,原因是中国经济在2010年后的持续减速。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超过10%降至2014年的7.3%,2015年则进一步下滑到6.9%,创下25年来的最低纪录。这是中国在1979年向市场经济转型后第一次经历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减速。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巨大。这种减速通常被归因为中国内部结构性问题,比如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高债务杠杆、老龄化以及不可持续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如此一来,中国经济的崩盘被认为不可避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和外汇市场的震荡进一步强化了对于中国未来所持的悲观论调。这成了最近的达沃斯会议和其他国际论坛的主导观点。

文章称,作为处于转型期的经济体,中国的确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过,经济在2010年后出现的减速其实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外部及周期性因素。

中国经济上升

7546548479972632370

文章称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16年到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让经济每年保持6.5%以上的适度高增长率,从而到2020年让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由于未来几年的外部需求可能会出现疲软,中国能否实现这一增长目标取决于国内需求形势,其中包括投资和消费。这两方面都存在良好的机遇。

首先,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有充足的机会实现工业产能升级。尽管钢铁、水泥、玻璃、铝、造船和其他工业领域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虽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因工资的不断上涨已失去了相对的优势但它们都属于中低产业。中国在向中高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有许多投资机遇,比如在特种钢材、精密机床、先进设备等领域。这样的投资会带来高经济回报。

其次,中国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为了通过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将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连通。然而,像地铁和污水处理系统这样的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却严重不足。投资这些领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经济效率并产生较高的社会回报和经济回报。

第三,中国亟须投资环保领域。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投资这一领域会带来高社会回报。

最后,城镇化。目前,中国约有55%的人口生活在城镇地区。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通常超过80%。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在住房、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投资。

财政资金仍很充裕

566358120354764950

文章称,在目前经济放缓之际,中国还有许多好的投资机会,这一点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主要区别。如果发达国家的工业存在过剩产能,要找到好的新投资机会将非常困难。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体上是好的。城镇化已经完成。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拿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判断中国的增长潜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说,面对经济下行,中国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比较大。

文章称,除了好的投资机会,中国还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投资。

首先,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债务总计不到GDP的60%。在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它们的政府债务已经超过GDP的100%。

中国有充足的财政空间支持一些中意的基础设施投资。唯一的制约是地方政府从银行或者影子银行借短期债务来为过去的长期基础设施投资埋单,导致了期限上的不匹配问题。中国财政部最近通过允许地方政府发行长期基础设施债券置换他们的债务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必要情况下,中国政府可以采用另外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其次,中国的家庭储蓄占GDP的近50%,属世界最高水平。政府可以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撬动私人投资,包括利用公私合作的方式建造基础设施。

增长目标定可实现

3588341901063939567

再次,投资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中国拥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上最多的。

文章称,上面的条件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许多好的投资机会,但当它们遭遇外部冲击或经济下行风险时,它们的投资经常受到财政实力不强、私人储蓄率低以及外汇储备不足的制约。中国没有这样的限制。

文章称,在拥有上述有利条件的情况下,中国将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投资增长率,而这会带来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并将消费增长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这些有利条件在“十三五”期间不会发生变化。即使外部条件没有改善,出口增长相对较弱,中国仍有能力依靠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长实现至少6.5%的增长目标。

因为有能力达到增长目标,中国将继续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贡献全球每年增长的大约30%。

中美经济开年就大战 美国未战先输一局

13584462146163503009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美国在经济层面布着非常之大的局,同时也在遏制与围困中国,中国也在反遏制,你来我往,在2015年结束的时候,双方的大布局基本明朗或结束,接下来就是全面展开了,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双方布局之关键环节。

2013年末,美日、欧盟等达成“多边服务业协议”PSA(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该协议由美欧日共同参与,垄断全球服务业近80%的业务总量,主导世界第三大产业的游戏规则。

2015年10月5日,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占全球经济比重的40%,贸易额合计占到全球的约1/3。TPP将对近18000种类别的商品降低或完全减免关税。

在TPP达成协议之后,TTIP(美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加速进入表决环节,美欧交换了免除97%的对方商品进口关税的方案,剩下3%敏感商品的关税要到谈判最后阶段协商,媒体称这一进展使TTIP谈判有望在2016年前结束。欧美两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一半以上、全球贸易额的1/3,如果欧美达成协议,将会建起世界最大的自贸区,涉及全球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

12914756524762807529

PSA美欧日是主角,TPP美日主导、TTIP美欧自导自演,美国这个布局以美日欧为三点,勾画一个庞大的服务业圈子,以太平洋和大西洋自贸区为其支柱和补充,打造经济的“一体两翼”,这些协议如果完全推开的话,不仅服务业,就是相应国家的工业和农业也会以服务业为纽带形成圈子和壁垒。在这个超级圈子之内,几乎清一色是发达国家,附带一些可以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国家。

可以这么说,这个通盘计划,纵深度远超当年的“马歇尔计划”,美国从来没有如此明确和卖力地打造“圈子”,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经济战略计划,即使在冷战时期也没有。

现在PSA已经启动,TPP已经达成协议,TTIP即将达成协议,大框架已经成型,需要钱来推动,或许美国高层也认为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在2015年末12月17日凌晨3点(北京时间),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0%。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多位美联储官员预测,2016年美联储可能会加息四次,媒体普遍认为此举预示着美联储已经明确进入加息周期。

11710645524197293041

世界经济萧条,各国普遍在降息,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加息,最基本的原因,应该是美国认为国土之外已经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了,加上内部高额的赤字和外汇欠账,到了不得不收紧货币、回笼资金的时候了,顺便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资金流向自己,从而舀一瓢最后的油水。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在相关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美国以加息吹响经济主导世界的号角。

与美国一揽子经济战略计划成型、并回笼资金以推动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双降”降息降准,以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并力托股市,最近一次降息甚至是在三连跌的情况下决定的,还有就是设立亚投行,并推行一带一路计划。

亚洲拥有全球60%人口,是全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但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资金缺口极大,中国有雄厚的外汇储备,中国也需要基建,中国有过剩的低端劳动力,所以客观来讲,亚投行的设立,体现了北京的战略眼光和魄力。

14015137886668568688

由于亚洲基建这一实际情况,并有中国的外汇储备做保证,所以不仅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域内国家和重要新兴经济体纷纷申请加入亚投行,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申请加入。

面对美国的围堵,中国逆向向中亚腹地到西亚(附带涵盖俄罗斯)、东南亚-南亚到非洲终止于欧洲(附带辐射东亚国家及美国),推出一带一路计划,核心就是投资建设,尤其是基础建设,以带动并共同发展。

从中美的经济布局来看,美国主打服务业以及自由贸易的牌,通过高标准的规则,让商品能更加自由高效地流通,以刺激经济发展,美国的着眼点不仅在欧洲也在亚太,需要的尽量拉进来,不需要的排挤在外,其想要孤立并遏制中国;中国主打基建的牌,着眼点主要在亚洲乃至于非洲,并尽可能与欧洲搭界联系。

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中国钱比较多,美国手头比较紧,正是这个原因,美国开始加息以吸引世界资金,而中国则极力降息以稳住资金。中国与美国都有巨大的股市泡沫存在,数以百万亿美金计的资金在各自股市动荡,但都很少向实业流动这也是眼下世界资金充裕但经济萧条的核心原因,人们对实业普遍信心不足。中美都需要让股市里的资金流向实业,如上各自的经济计划,相当一部分都是出于这一目的。眼下萧条的经济,笔者认为内中正在酝酿着一场世界实业的巨变,信息技术革命将发起最后的冲击。

2297277966934687742

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于:美国为什么要构建一个逐渐将中国剥离的圈子,笔者认为,可能处于几点考虑:

一、制度与文化的不同,使得美国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至少近期内如此,尤其是美国认为,由于中国的制度关系,所以在与中国的贸易交换中经常吃亏。二、中国吸引发达国家的低端劳动力以及商品销售两大魅力都在下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替代人力几乎是指日可待的,同时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在极力寻求别的能提供低端劳力的国家,乃至于想办法尽早不用人力。当然,他们现在看上中国政府手里的钱,所以美国以加息吸纳,欧洲发达国家也急切地和中国签单。最后就是一些盟国、军事、话语权等因素组成的复合因素。

如上决定美国在经济上剥离中国,在政治、军事上压制中国。就经济来说,剥离和孤立中国,其商品出口将少了最大的市场,这点美国以高度自由的亚太自贸和欧美自贸来对冲,另外,其低端劳动力将成一大短板,发达国家正在将一系列加工厂向越南、印度等低端劳动力多且廉价的国家搬迁,另外这点或许刺激发达国家诸如3D打印、机器人应用等信息技术的革新加速。

13083580520413921339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和发达国家的联系不够紧密,同时继续以基础建设、低等加工及出口等支撑经济发展,那将严重限制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制约人才的教育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人才与科技是未来的第一硬实力。

随着美国经济战略的推进,中美经济对抗将演变成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在应对美国主导的经济遏制与围困之时,最重要的,就是塑造公平竞争自由流通及法制的环境、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并支持他们公平竞争,世界怎么发展,这都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东西。

来源:米尔网

发表评论